新闻中心
News

台湾宜兰强震,台积电竹科厂紧急疏散

10月24日下午1点11分,台湾宜兰县发生6.3级地震,各地最大震度达4 级,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表示,竹科部分厂区无尘室人员已疏散,工安系统正常。


台积电表示,按照内部程序规定,北区部分厂区无尘室人员地震时已进行疏散,以确保安全。中部厂区则未测到4级,所以不影响作业。


联电也表示,厂区有些机器启动保护装置停机,正陆续复机中,估计对营运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世界先进指出,新竹及桃园的三座晶圆厂内测得的震度均为四级。在第一时间已按标准作业程序 (SOP) 进行各厂人员疏散,确认安全无虞后,目前人员皆已返回工作岗位。初步评估生产及营运未受影响。


02

日本火山喷发,半导体大厂恐受影响

据日本TBS电视台报道,日本气象厅发布消息称,10月20日上午11时43分,位于日本熊本县的阿苏火山发生喷发,烟柱高达3500米,附近村庄降下火山灰。


报道称,阿苏火山近期喷发两次,第一次在20日上午11时43分,当时烟柱高达3,500公尺,第二次则约在一个小时后,烟柱高度约为1,600公尺。当地官员表示,这次喷发烟柱高度是近三、四年来之最。有专家示警,若是日本火山爆发,半导体或遇灭顶之灾。


业界人士指出,熊本县并非日本的大县,但是其所在的九州岛拥有众多的半导体制造工厂,有“日本硅岛”之誉。阿苏火山近期再度喷发,业界高度关注是否会对当地日本半导体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熊本是日本半导体生产重镇,包括瑞萨、索尼(SONY)、三菱电机等指标大厂都落脚当地。其中,瑞萨在熊本拥有一座8寸厂,是其MCU重要生产据点。


索尼熊本科技中心的12寸厂,是该公司生产CMOS影像感测器(CIS)主要生产基地。三菱电机熊本工厂是该公司功率半导体元件前端制造的主要基地。此外,日本汽车大厂丰田、本田、日产等整车企业在熊本也都设有工厂。


03

车用芯片明年预计调涨10-20%

10月21日,据台湾电子时报今日援引业内消息报道,由于铜、金、石油、硅片等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多家汽车IDM已通知客户,明年车用芯片报价将调涨10-20%。


“有关IDM最新一轮价格上涨的更多细节尚无法获得,但明年汽车制造商的芯片成本肯定会上涨。”消息人士补充说道。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限电政策对对全球汽车供应链造成了另一个重大影响,因为用于齿轮箱、油箱盖和座椅底座等机械金属部件的重要铝合金材料“镁”的产量正再急剧下降。


据了解,中国大陆目前主导着全球85%的镁供应,陕西省是主要的制造基地,聚集了约50家镁熔炼厂。消息人士称其中一半被要求停止生产,另外一半工厂在限电措施下仅有50%的产能在运营。


04

阿里巴巴推5纳米制程芯片倚天710

10月19日,2021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自研云芯片倚天710,号称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希望藉此强化云端运算能力,与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公司展开竞争。


据了解,阿里巴巴新推出的倚天710,采用5纳米制程,性能超过业界标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由倚天710驱动的“盘久”服务器能将运算和储存功能分开,在通用运算、人工智能运算和高性能储存方面都具备更强效能。


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表示:“基于阿里云“一云多芯”和“做深基础”的商业策略,我们发布倚天710,希望满足客户多样性的计算需求,这款芯片不出售,主要是阿里云自用。我们将继续与英特尔、英伟达、AMD、ARM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05

丰田将斥资34亿美元在美设厂

日本汽车龙头丰田汽车18日宣布将赴美投资设厂,预计2030年前投资34 亿美元于电动车电池研发与生产作业。


以销量计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公司的丰田表示,将会成立一家新公司,并与集团旗下的丰田通商合作,联手在美设立电动车电池工厂,新厂预定将在2025年开始投产,可望在美国创造1750 个工作机会。


丰田还补充,稍后它将公布电池工厂的产能、设立地点与新公司的商业结构。


06

台积电南科再生水厂工程突发火灾

晶圆代工龙头厂台积电21日上午位于南科晶圆厂旁的再生水厂工程工地发生火灾。台积电证实是兴建中的再生水厂发生火灾,但不在晶圆厂区内,对晶圆厂营运没有影响。


南科管理局表示,火势已在中午前扑灭,并无人员伤亡。评估台积电南科再生水厂将在11月底完工,12月送水时程将不受影响。


据了解,台积电去年启动南科再生水厂兴建工程,为台湾第一座民营再生水厂,今年第一季完成主体建筑后,安装系统、启动试产并持续调校,致力产出优于进水品质要求之再生水,台积电南科晶圆厂亦成为全球第一个导入工业再生水的先进晶圆厂。


07

华为中芯国际获美国上千亿美元出口许可

10月22日,据路透社独家报道,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披露的文件显示,华为和中芯国际在4月-11月期间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出口许可证,这些许可证使这两家公司能够获得包含美国技术或在美生产的产品,每张许可证的有效时间为4年。


根据文件,华为供应商共获得了113张价值610亿美元的出口许可证,而中芯国际供应商获得了188张价值近420亿美元的出口许可。数据还显示,中芯国际供应商的10次许可证申请中9次都能够成功,同期华为供应商的申请成功率为69%。


路透社分析称,这些数据可能会激怒华盛顿的对华鹰派,因为他们一直在谋求阻止中国企业获取美国的技术。


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强调,已批准的许可证申请并不代表实际发货,所有许可证中约有一半会被使用。该声明补充说,涉及华为和中芯国际的许可证申请是根据特朗普政府制定的政策处理的,拜登政府持续了该政策。


08

美国商务部可能强制要求提供芯片数据

美国商务部于10月21日表示,目前已收到英特尔、英飞凌等企业回应,将提供芯片相关数据,表示目前仍以企业自愿上缴数据为主,但不排除改为强制措施,将视企业回应的数量和品质来决定。


《路透社》报导,白宫上个月以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为由,向汽车制造商、晶圆厂等企业要求,限期内缴交库存状况、客户订单等相关数据,旨在缓解不断延烧的芯片荒,最后缴交期限至11月8日。


距离最后期限仅剩约1个月,商务部发言人透露,已经有企业表态愿意提供数据,如英特尔、英飞凌、SK海力士和通用汽车等企业,都计划提供相关数据,并敦促其他企业跟进。